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处在困境中的野兽还
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,处在困境中的野兽,还要拼死挣扎一番,何况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呢!
这句成语的典源与我们曾经讲过的“退避三舍”、“止戈为武”的典源有一定的联系。由于晋国的几位将军不听从元帅荀林父的命令,一意孤行非要与楚国军队交战,结果大败而归。荀林父引咎自责,请求判死罪。晋景公已经准备答应了,大夫士贞子却连说不可以,并劝阻说:“从前城濮之战时,先是退避三舍,后来打胜了的晋国军队缴获了楚国军队大批辎重,接连三天吃了楚军来不及搬走的粮食,而你的父亲晋文公的脸上还带着愁容。左右的人不理解,问道:‘打胜仗应该欢喜您反而忧愁,难道打了败仗应该忧愁的时候反而欢喜吗?’晋文公回答:‘得臣还在,不能就此放心啊!一头野兽被困住了,还要挣扎一番,何况像得臣这样的猛将呢’。”晋文公在这里提到的得臣,是指楚国的宰相,城濮之战楚军的统帅成得臣。成得臣有勇有谋,当年晋文公在楚国避难时,两人有所接触,彼此了解对方。酒宴上,晋文公答应楚成王,日后晋楚如果交兵,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楚王收留之恩。宴席散后,成得臣就劝楚成王杀掉晋文公,断言今后与楚国争天下者必是此人。楚成王却没有听从成得臣,这才有了以后的城濮之战。战后,楚成王一怒之下,逼迫成得臣自杀。这一消息传到晋国,晋文公方才露出了笑容,长出了一口气说:“现在算是晋国又胜了一次,而楚国呢,又打了一次败仗。从此楚国两代都兴不起来。”
话说到这里,士贞子话锋一转,对晋景公说:“荀林父是国家的重臣,可以说是敌方畏惧,惟恐他存在的举足轻重的人物。这一仗虽然打败了,但事出有因,责任不全在他,怎么就可以杀死他,做那种让敌国高兴的事呢!”晋景公这才恍然大悟,于是免了荀林父的战败死罪,仍让他领兵戴罪立功,也使得晋国较好地度过了战败的危机。
后来,人们就把晋文公所说的比喻,引申为“困兽犹斗”一句成语,用来形容即使处在最困难的情况下,虽然已经是精疲力竭,也还是要尽力挣扎,起来抵抗。不过,在今天的实际使用中,这句成语常常是贬意,形容那些坏人或坏的集团,在被压制得将要溃灭时,还要作无谓的顽抗。
先发制人
这个典故,说的是秦朝末年,下相(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南)有个人叫项梁。项梁的祖先,世代都是楚国的将领。他的父亲,也就是项羽的祖父,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名将项燕。项羽又名项籍,他从小丧父,一直跟着叔父项梁生活。这叔侄二人,为了躲避仇家,就逃到了吴中。他们本来就出身名门豪族,加上又喜欢交结朋友,不久就成为当地士大夫中的领袖人物。尤其是项羽,小小年纪便立志雪洗国耻、家仇。叔父项梁让他习文练武,他却说要学“万人敌”。这“万人敌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能战胜很多人。于是,项梁便教侄儿学习黄公韬略、孙武兵法,项羽很快便学会了“一字长蛇阵”、“二龙出水阵”、“三山天地阵”、“五虎群羊阵”、“刘环金锁阵”、“七星阵”、“八卦阵”、“九宫绝户阵”、“十面埋伏阵”等等阵法,并能运用自如。
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,路过吴中,道路两旁的人都屏声静气,惟独项羽毫无惧色,他脱口而出说:“哼!我看可取而代之!”
公元前年,爆发了陈胜、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。一些地方官吏也纷纷起兵反抗暴秦。这年九月,会稽郡守殷通,忽然派人来请项梁、项羽叔侄俩到府中议事,其实就是商量起兵反秦。项梁见了殷通后,就直言不讳地说:“现在江西好多地方都起兵反秦,这是灭亡秦朝的大好时机。先下手,应有利于控制别人;后下手,就不免受别人控制。”他主张赶快起兵,先发制人。
- 工作得不到认可,领导是在PUA吗?[图]
- 经济侦查大队是干什么的[图]
- 金融数学专业要考哪些证[图]
- 电脑维修工岗位职责是什么?[图]
- 不少蔬菜也能催乳[图]
- 孕妈咪孕期九个yes动作![图]
- 近半数女性面对被迫性爱[图]
- 快速止血止痛[图]
- 喝骨头汤可以补钙吗?[图]
- 豆腐有益不宜多食[图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