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,张汤奉命与中大夫赵禹共同修订法令。赵禹为官也一贯清廉,执法严格,不徇私情。他甚至有意与公卿贵族、亲朋好友断绝往来,以便秉公执法,杜绝因私枉法。张汤对赵禹也十分敬重,以兄礼事之。二人紧密合作,共同把过去的法律细致化、条文化,增补了许多内容。通过这次修订,律令增补到条,砍头罪条,事,并且拟用了多件案例来说明死罪,使法网空前严密。其中有两条专门用来约束在职官吏的新法最为著名:一叫“知见法”,是指官吏遇到有人犯罪而不告发就与犯人同罪二叫“故纵法”,就是指官吏审案,如果错误地把罪犯从轻发落也要治罪。他这次制定的律令,特别是其酷刑的矛头,主要是指向政府贪赃枉法的官吏和地方豪强的。新律令很快得到了汉武帝批准,从此,张汤就凭借这些严酷的法令,以较为残暴的手段,对豪强权贵进行严厉打击,同时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。
严刑酷法
张汤在审案时往往是打击豪强,扶助贫弱,遇到下户平民被告,他常常委婉地对汉武帝解释,帮助开脱,争取从轻处理遇到贵族豪强仗势欺人,触犯法律时,往往不避权贵,从严处理,有时甚至把皇帝都打算赦免的罪犯杀掉。
汉武帝元朔三年(前),张汤升任廷尉,成为九卿之一,掌握全国最高审判大权。他在廷尉任内处理的最大案件是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的事件。
淮南王和衡山王都是地方割据的代表人物。文帝时,淮南王刘长就曾因谋反被废。他的儿子刘安即位后仍怀异心,就在封国内大肆招揽天下贤才、豪杰,达数千人,集体编成《淮南鸿烈》一书扩大影响。到武帝时,刘安更是暗地里修治武器,积攒钱粮,蓄谋造反。王后荼和太子迁也专擅国政,强抢民田,滥捕无辜,无视王法。衡山王刘赐听说淮南王有反叛的打算,也与门下宾客秘密计议做谋反准备。二人迅速勾结起来。正当他们紧锣密鼓地筹备谋反之时,其阴谋被人告发。汉武帝迅速派使者到淮南搜查王宫,刘安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,被从宫中搜出了为谋反而准备的大量武器、私刻的皇帝玉玺和百官印绶等。鉴于谋反证据俱在,武帝当即派官员持节去逮捕淮南王刘安,使者尚未到达,刘安就畏罪自杀身亡。衡山王刘赐闻讯也自杀身亡。武帝欲趁此机会,彻底铲除二王势力,于是就把此。事交给张汤处理。
张汤接手此案后,迅速深入调查,对那些横行一方,目无王法,妄图谋反的皇亲贵族及其门客毫不手软,将其一网打尽。他首先判处淮南王后荼和太子迁死刑,对于淮南幕僚,也全部处死,并悉数灭族,此案前后株连达数万人,其中仅受牵连的列侯、二千石及贵族就达数千人。淮南王门客伍被和严助都参加了刘安的谋反活动,可武帝爱惜他们的才华,又加上他们曾劝阻过淮南王谋反,打算赦免他们二人。张汤得知这一消息后,立即向武帝进言,讲明了姑息养奸后不可收拾的道理,最终获得武帝同意,仍将二人处死。这是自西汉建立以来中央政府对诸侯王势力最为沉重的打击之一,至此,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了。
张汤由于平叛有功,获得了武帝的进一步信任。元狩二年(前),擢升为御史大夫。张汤在任七年,这期间的两任丞相李蔡和庄青翟皆平庸无能之辈,因而朝政大事皆由张汤裁决,张汤也达到了其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。
张汤开始执掌朝政的时候,西汉政府的财政经济已极度困难,国库空虚,入不敷出,连武帝也不得不节衣缩食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连年战争,消耗太大,又适逢连年水旱灾害另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富商大贾趁机利用铸钱、煮盐、冶铁等生意牟取暴利,使财富愈来愈集中到他们手中的缘故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,西汉政府接受了著名理财家桑弘羊的建议,采取了统一货币、禁止私人铸钱、对盐、铁等由国家实行专卖、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理财改革措施,与豪商地主争夺财源。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,国家的财政状况由原来的入不敷出,一下子变成了各种费用以亿万计,财政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。
在上述理财措施的实施过程中,张汤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桑弘羊的改革措施,还提拔了一批不畏豪强权贵的官吏如义纵、王温舒等人来贯彻这些措施。他们对阻碍改革的那些权贵富商进行了严厉镇压,仅在币制改革中就杀了违反法令、私自铸币者几十万人。在改革中,政府还规定全国一律按财产征税,对商人加倍征收。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,张汤制定了“告缗令”,如果有人隐匿财产数目,逃避征税,其他知情人可以告发,被告发者的财产就要被没收,一半交入国库,一半赏给告发者。全国顿时兴起了“告缗”之风,据史书记载,当时中等以上的商人大都倾家荡产。通过这个方法,西汉政府没收到了数以亿计的财物、数以千万计的奴婢和大量土地。